新闻中心 News 分类>>
自行车均价1966元辆DB电竞
近几年,骑行在都市人中掀起了一股热潮。它既能代步,又能健身,环保又经济。只需要一两个小时,你就能甩掉压力,享受一段像旅行一样的骑行时光。
在骑行圈中,公路车以其高昂的价格占据着主流,动辄数万元。然而,折叠自行车凭借独特的便捷性和精致感,成为了另一股新兴力量。像折叠车品牌“小布”(Brompton)和“小布平替”大行等品牌,因其能轻松放进汽车后备箱,成为了都市精英们的心头好,尤其深受上海潮人的喜爱。
在不少骑友的追捧下,折叠自行车品牌“大行”背后的大行科工(深圳)股份有限公司,在2024年前9个月内售出了超过17万辆自行车,收入突破3.5亿元。公司于近日,向港交所递交了《招股书》,准备冲刺上市。
公司创始人韩德玮也因此被誉为“现代折叠自行车之父”。这位年逾八旬的创业者,是否能够迎来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IPO?
“很多人第一次听说大行,是因为被小布的价格劝退。”在小红书上,骑行社群主理人分享了自己的经验。
在关于“求一个小布自行车平替”的小红书帖子下,也有许多网友推荐了大行,“大行d3,价格合理,带变速爬坡不成问题”,“大行d7,颜值高,通勤很舒适”。休闲折叠车品牌Brompton(小布)每辆车的均价在一两万元,而大行的价格则亲民得多,集中在3000元至7000元之间。
在《招股书》中,大行将产品分为三个主要价格区间:大众市场(2500元以下)、DB电竞平台中端市场(2500-5000元)和高端市场(5000元以上)。其中,中端市场成为公司的增长引擎,2024年前9个月该价格段收入占比达69.7%,较2022年提升了19.1%。
其次为大众市场的产品,同期带来的收入为6900.5万元,占营收的比例为20%。相比之下,高端产品带来的收入占比最低,达到3534.8万元,占总收入的10.3%。
除折叠车外,大行科工还涉足了公路车、登山车、儿童车和电助力车等多个领域。2024年前9个月,公司已推出超过70款不同类型的车型,持续丰富其产品线。
在销量上,大行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。2023年销量达到了15.69万辆,同比增长5.3%,单辆自行车销售均价为1966元。2024年前9个月,销量进一步猛增至17.52万辆,增长幅度高达51.5%。
其中,大行的明星产品P8折叠车自推出以来,凭借铬钼钢车架设计和优秀的减震性能,在市场上广受欢迎,累计销量已超过12万辆。
根据“灼识咨询”资料显示,2023年按零售量计算,大行科工在中国内地及全球折叠自行车行业均位居榜首,市场份额分别达到21.1%及5.6%。
凭借多款车型,大行科工的营业收入持续增长。2022年至2024年前9个月,大行科工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.54亿元、3亿元和3.52亿元;同期,净利润也呈现上升趋势,分别为3143.4万元、3485万元和4583.8万元。
进一步看,大行科工目前仍以经销为主。2024年前9个月,经销商收入占比70%。其次是线%),以及线%)。
迅速增长的背后,是大行科工销售和经销成本的上涨,尤其是线上和线年,大行科工的销售及经销成本为2958万元,同比增长约85%。2024年前三季度,这一成本增至3493万元,同比增长60.8%。
其中,线上和线下推广费用增长最快,从2022年的397万元猛增至2023年的1214万元,增幅达206.2%。2024年前三季度,推广费用再次大幅上涨至1599万元,已超过2023年全年金额,增长率为69.4%
根据《招股书》的数据显示,2022年、2023年和2024年前9个月,OEM供应商交付的大行自行车数量分别为4.4万辆、7.6万辆和9.4万辆,占比分别为29.5%、45.1%和55.5%。这一比例显示,OEM(贴牌代工)供应商已经成为大行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在社交平台“小红书”上,有网友吐槽:“购买的大行自行车在骑上坡时,车夹突然断裂,要是在下坡时,‘命’都不保了。”
此外,在黑猫投诉平台上,有消费者反映,在京东大行官方旗舰店购买的折叠车,使用两公里后链条掉落,导致车漆擦伤并损坏装饰板,商家却以“使用不当”推诿,拒绝换货。还有消费者抱怨,新车购买一个月后,打气筒坏了,客服未处理;之后出现滑牙问题,客服未响应,消费者认为大行Dahon设计有缺陷。
这表明公司在品控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,需要高度重视。毕竟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。依赖OEM生产模式是一把“双刃剑”。短期内可以有效解决产能瓶颈,降低投资风险。但长期来看,需要警惕品质管控、技术泄露和供应链依赖等风险。
如今,大行科工已将目光投向扩大产能。此次IPO募资的重点就是扩大生产能力。公司计划在惠州基地附近建设新厂房,DB电竞平台预计到2027年新厂将投入运营,初步年产能预计为20万辆。
大行自行车的背后,是今年83岁的韩德玮博士。这位不拘一格的创新者,1982年创立了大行,并且被誉为“现代折叠自行车之父”。
根据韩德玮的自传可知,9岁时,他随父母移居中国香港,19岁全家移民美国。韩德玮回忆道,从小学到中学,他一直是班级中的“差等生”。不过,到了大学后,他把少年时的好奇心和专注于玩乐的精力,转化为刻苦学习,最终成为了UCLA(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)博士资格联考的状元。
1982年,41岁的韩德玮创立了大行(Dahon),将所有精力投入折叠自行车的研发。面对趋于饱和的传统自行车市场,韩德玮重新设计了折叠结构,将传统车的30多个零部件精简到12个,创造了便捷、高效的折叠自行车。
“美国航天专家、激光物理学家”,他更愿意被称为“环保卫士”和“绿色交通践行者”。
1984年,大行在中国台湾设立工厂,第一年就售出了6000辆自行车,迅速打入市场。随着城市化加速,2003年大行在深圳设立了中国总部,推出了价格更亲民的折叠车,满足了中国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。
报告期内,大行科工多次进行现金分红。2022年12月,公司派发了2353.5万元股息,占净利润的比例为74.87%。2024年1月和5月,公司再次分别派发每股0.21元和0.56元的股息,大行科工股份总数2374.78万股,按此计算的现金分红金额分别为498.7万元和1329.88万元。三次分红金额合计约为4182.08万元。
现年83岁的“折叠车教父”韩德玮,将自行车打造成了潮流必备单品。在3700万分红入账、惠州新厂蓝图逐渐成形之际,这场由“小布平替”引发的骑行风潮,究竟是昙花一现的热潮,还是能够迎来真正的黄金时代?